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河南封丘:“一村一品”加速产村融合

  • 股票
  • 2025-03-26 09:01:42
  • 53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河南省封丘县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扶持壮大乡村产业,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发展特色种植与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近日,走进封丘县王村乡张郭村村民刘建学的吊瓜冷棚里,瓜藤铺满丝网,绿意盎然,一株株绿色瓜秧上已陆续结出了鸡蛋大小的瓜胎,还缀着一朵朵五瓣的黄色小花,看起来非常喜人。  据了解,刘建学的吊瓜冷棚占地约5亩,最初是种植鲜花丝瓜,但是种起来费时费力还耗费大量人工,经朋友介绍,便有了种植吊瓜的想法,吊瓜种植省时省力,这一种便是8年之久。  “一般是从打春后开始播种,成熟期为3—4个月,‘五一’以后便可成熟采摘了。我们种植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红色的‘明玉’、黄色的‘小凤’、还有红黄相间的‘彩虹’,成熟的小吊瓜皮薄脆甜、汁液饱满,非常受市场欢迎。”刘建学在大棚里边修剪瓜蔓边说道。  “种植时间长,客源也很稳定,我们跟长垣几家水果店合作很长时间了,都是装成礼品盒销售,一盒售价约80元。等过段时间吊瓜成熟后,一斤市场价能卖到4至5元,一年光凭种植吊瓜便可获利几万元。”谈及收入刘建学高兴地说道,目前,张郭村种植吊瓜已有6户,占地约40亩。  走进位于封丘县潘店镇聂寨村的封丘县建举豆制品坊,豆香弥漫,水雾之中隐约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泡豆、打浆、滤浆、蒸煮、入模、挤压、翻板、切块……一筐筐新鲜卤水豆腐“整装待发”。  潘店镇聂寨村拥有手工制作豆腐的优势。2023年,村民刘建举建起了封丘县建举豆制品坊——投资20多万元购置了磨浆机、压豆腐机等设备,改造生产车间200多平方米。  刘建举聘请村里的老师傅为技术顾问。“我们按照传统手艺做出来的豆腐润滑爽口、豆香怡人,每天生产2000多斤,卖得非常好。”刘建举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已有近20户农户重新拾起“老手艺”,以院落为阵地发展豆腐产业,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聂寨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豆腐村”。  阳春三月,春意渐浓。走进封丘县黄德镇蒋东村香菇产业种植基地。标准化的大棚内,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镶嵌其上,工人们娴熟地将一朵朵香菇采摘到筐中。  近年来,黄德镇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做活土地文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香菇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兴朝阳产业来培育,政府牵头整合土地、资金和技术资源,不断扩大香菇产业种植规模。如今,位于蒋东村的香菇种植基地占地面积达160多亩,已建成大棚100余座,投放香菇菌棒130多万棒,每年度菇产量达1.8万吨,产值1.6亿元,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型农贸批发市场。  “我们采用标准化大棚种植和现代化烘干工艺,还引入智能控温控湿系统,精准调控出菇环境,培育出的花菇朵形饱满、肉质厚实,现在正是第三茬香菇收成的好时候,价格平均在6到7块之间。”蒋东村香菇产业种植基地负责人刘洋说道。  常年在香菇基地务工的村民贾新叶对于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满意:“俺是脱贫户,在这儿干活一个月能挣3000块钱,活不累还能照顾家,这样的工作太适合我们了。”像这样的务工群众,合作社已稳定吸纳100多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下一步,封丘县将继续坚持“一村一策”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各村特色产业,积极构建“一村一品”格局,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