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生育补贴有望加速落地

  • 股票
  • 2025-03-31 20:55:03
  • 45
随着生育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和力度加大,生育补贴陆续开展,国内人口结构压力有望减缓,这不仅直接带动母婴产业链的发展,更将成为提振消费的助力。  宗合/文  2016年以来,国内新生儿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人口结构压力显现。由此,生育支持政策也接连出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3月13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布落实《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明确。从时间上来看,呼和浩特此次育儿补贴实施细则应当是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以来首个落地项目。  中国银河(601881)研报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8个省、直辖市推出相关鼓励生育政策,部分地区支持力度显著。多地试点差异化育儿补贴政策,后续有望加大覆盖广度,利好新生儿生育预期向好。随着更多地区推进实质性鼓励生育补贴政策的落地,国内新生儿数量的下降趋势会得到改善。  东方证券分析认为,部分地区的政策效果已有一定显现。如湖北天门市2024年实现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全国层面这一增速为5.8%); 2021年在全国率先推出育儿补贴金政策的四川攀枝花,截至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连续三年实现正增长,同样好于全国水平。  生育补贴范围将扩大  民生证券预计生育补贴将在二季度正式落地。参考2024年“刺激消费1.0”的“两新”政策,从给出政策方向指引到全面落实政策间隔了约7个月时间。根据时间线,这一次身为“刺激消费2.0”的生育补贴,预计将于二季度在地方层面集中释放——早在2024年10月,国务院便提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随着全国两会进一步强化政策导向,以呼和浩特为首,接下来便是地方发放生育补贴的“高峰期”。并且,预计出生率较低、财政自给率适中的地区将成为接下来生育补贴发放的核心区。  申银万国研报称,若呼和浩特模式全国推广,总补贴规模或超3700亿元。参考2022年新生儿结构数据及2024年新生儿数量,地区平均补贴水平若全国推广,则所需财政总资金或在1076亿元;若呼和浩特模式全国推广,则总补贴规模或超3700亿元,占一般财政支出的1.3%。  2025年预算安排中,社保就业支出、卫生和健康支出新增规模较多,或和地方密集推出生育补贴紧密相关。依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生育补贴或在“卫生健康支出-计划生育事务”以及 "其他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目列支。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项目中,社保就业支出新增197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新增1024亿元。  若上述两类生育补贴在全国范围内落地,或拉动社零0.2-0.5个百分点,结构上倾向于母婴食品等领域。基于2024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68.3%)测算,若按地方平均水平推广总生育补贴有望拉动社零增长0.2个百分点;若按呼和浩特模式推广生育补贴有望拉动社零增长0.5个百分点,对应消费增量约2500亿元左右。  开源证券的观点是,悲观情形下假设生育补贴不额外拉动出生人口,乐观情形参考天门市次年出生人数提升17%,则2025-2029年总补贴9789-11453亿元、年均1958-2291亿元,提振消费支出有望年均拉动社零0.22%-0.25%、拉动GDP0.08%-0.09%。若考虑促生育带来的抚养支出以及住房消费则效果更佳。  申银万国认为,育儿补贴之外,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等系统性育儿政策支持亦值得期待。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除现金补贴外,亦需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  产业链机会  开源证券认为,生育政策补贴引发催化,关注乳制品板块投资机会。  此次呼和浩特市生育补贴政策领先全国,一方面补贴力度相对较大,另一方面抓住确定性消费场景落地牛奶消费券,按照呼市2023年出生人口2万,推算产妇大致在1-2万人之间,对牛奶需求的拉动预计在3000-6000万元,重点利好头部乳制品企业。生育政策催化下,一方面出生人口下滑有望改善,婴配粉市场需求将会好转,推荐乳业龙头公司;另一方面随着牛奶消费券落地,若后续各地跟进,液奶需求有望改善,叠加供给端加速出清,原奶供需平衡进度有望加速,看好奶价拐点后全产业链盈利改善。  太平洋证券认为生育补贴政策有利于降低生育、养育的成本,生育需求有望得到提振,释放母婴市场需求潜 能。建议关注童装和个护板块的投资机会。  原因在于,从基本面来看,以品牌服饰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在政策刺激和信心重建下正在踏入逐步复苏的通道,宏观环境好于 2024 年;制造端,市场担忧的关税问题实际影响被高估,制造企业经历上一轮关税变化后应对相对成熟。从风险偏好层面来看,2024年“9·24”政策后中小标的受市场青睐明显提升。  中国银河认为,新生儿规模的演变将影响童装市场消费趋势。根据欧睿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童装市场2015年-2019年维持较快增长,2019年童装市场规模为2391.5亿元,期间CAGR达14.3%。2023年童装市场规模达到2525.7亿元,2020-2023年CAGR为4.43%,增长有所放缓。童装的增长驱动从量价共驱到价驱为主,如果未来新生儿数量企稳回升,将有效提升童装市场规模再扩容。  而且,童装结构不断优化,龙头资源更为集中。在优生优育理念的推动下,童装消费主要由父母决策,且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对产品质量、卫生健康、舒适度有更高的要求,这推动了品牌力较强的企业近年来市占率不断提升。2023年中国童装CR3、CR5、CR10分别为8.6%、11.0%、13.9%,市占率结构优于男女装,呈现出明显的品牌化、集中化趋势。同时,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运动愈发重视,体育童装近年来发展迅速。以安踏体育为例,安踏儿童市占率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3年1.9%,显示出体育童装的强劲发展潜力。未来,体育童装有望成为童装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华源证券认为,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生育鼓励政策,相关产业链如辅助生殖、产后修复、疫苗、儿童中药、生长激素、眼科、齿科等都将陆续受益。  江海证券表示,由于出生率不断下降,此前和婴童相关领域的板块估值均持续下移。随着出生率的企稳,预计童装家纺、婴童连锁、玩具文具、教育板块估值均可得到一定的提振。  对于促生育政策,华泰证券认为,短期有望提振母婴市场,中长期利好内需消费上限拓宽。具体来分析,短期看,促生育政策对于下沉市场生育意愿的提振效果或更为明显,新生儿的增加能够沿衣食养护链条,有效带动童装、乳制品、护理用品、母婴零售、月子服务、玩具等行业需求,并通过教育场景连带提振文具,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的AI陪伴玩具、早教机等品类成长空间;中长期看,人口总量影响总体内需上限,生育政策有利于提振各消费品类的长期增量假设;多孩家庭的改善型住房需求,亦会利好家电、家居等地产后周期产业链发展。

有话要说...